在香港求学都具有不少优势,承袭着英国的精英教育体制,但费用和英美国家比较起来更加亲民。同时,香港的低龄教育文化也是妥妥的。对于双非港宝来说,在内地读完6年级想要升学到香港的中学,需要面临很多择校的问题,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?
香港教育体制过往一直采取小学六年、中学五年、预科一或两年、大学三年的英式教育制度。但从2007年9月开始,中国香港推行新的334新学制:即初中三年、高中三年、大学四年。学生在完成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课程后,须参加中学文凭考试,达到一定水平后,便可入读四年制的大学学士学位课程或其它专上课程。
小学制度。本土教育一共6年,小一到小三都是打基础阶段,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比较关键,成绩会呈交到教育局去。如果考取私立学校需要提前一年去做准备。中学的申请大部分会在小学六年级去申请,9月底10月初左右。
中学制度。香港中学制度有六年,没有像内地划分初中高中,就是一所中学提供的教育课程。中一二三都是基础课程,中四会涉及到选科,选三科,商科文科理科要这个阶段去做决定,关键到中学六年级你的会考(内地叫高考)考什么学科。中学四年级也是非常关键的学期。
不知道从何下手的小伙伴,不妨参考下2020年香港最具教育竞争力中学50强龙虎榜。该榜单出自香港专业教育出版社,是出版社综合对比全港中学教育投入、教育过程、教育成效等指标后,综合计算得出各学校的教育竞争力排序。一起来看看TOP5吧!
神级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,在香港教育史上多次开创先河,既是香港首间穿校服的学校,也是首间男女校;更是首间转为直资的中学。
学生在学术、音乐及学界比赛成绩骄人,多次出产会考10A状元。近年增推IB课程,学生成绩普通高于全球水平。加上下设一条龙的附属小学,小六生不用参加任何甄选考试,只要学业与操行达标,即可直升中学,升中非常有保障!
直资名校拔萃女书院于1860年创校,是香港历史最悠久学校之一,历年培育大批女精英,遍布政府、法律、教育、商界及演艺界等,一直是家长心目中的头等女校。
逾百年来,保留全英语学习环境,每年会考英文科夺 A 比率高达 95 %,冠绝全港,故每年入学竞争激烈。除了盛产状元,女拔亦重视运动及音乐,学界水运会及球赛常胜,甚至称霸二十多年;音乐更扬威国际赛。
1932年创校的喇沙书院,状元辈出,会考年代共出产27名10A状元,2003年会考学生共考获501 个「A」,纪录未有学校能打破。以大半个世纪建立的「喇沙精神」,更是学生成功的根基。至今仍坚持津校定位,学生更在学术、运动、文化等方面获奖无数,堪称文武全才。
创立于1862年的皇仁书院,是香港殖民地时代开办的第一间官立男校,逾百年来,都被誉为最顶尖的中学,亦有「状元摇篮」之称,在历届香港中学会考, 皇仁书院是产生最多「十优状元」的学校。皇仁仔的霸气,亦延展至DSE年代,4届文凭试,共产生7名状元,暂列状元榜之首。
湾仔区(12校网)两间轩尼诗道官立小学、东区的爱秩序湾官立小学,皆是皇仁的联系小学,每年有25%小六毕业生,可以升读皇仁。
嘉诺撒圣玛利书院创校已逾百年,有两栋教学大楼被列为一级历史建筑,为九龙区的地标之一。在会考年代,因为圣玛利规定每名学生只需修读八科,亦有部份学生会自修第九第十科,多年来出产多名8A9A状元,而 10A状元则只有3位 。但转新学制后,首届文凭试唯一一位女状元,正是出自圣玛利,此后3届DSE,亦有3名女状元诞生。